2025年9月18日 星期四

癌症小知識

一、前言:癌症——沉默的殺手

癌症被譽為現代社會最致命的疾病之一,全球每年奪走數百萬人的生命。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因,僅次於心血管疾病。常見的癌症類型包括肺癌、肝癌、乳癌、大腸癌、胰臟癌等,而不同癌症的致死率也有所差異。例如胰臟癌的五年存活率不到10%,而乳癌若早期發現,存活率可達90%以上。這顯示出癌症的可怕之處,也突顯了早期診斷的重要性。

二、癌症的成因:突變與免疫的角力

癌症的根本原因是細胞基因發生突變,導致細胞失控地分裂與增生。其成因可能包括環境因素(如輻射、污染)、生活習慣(如吸煙、飲酒)、遺傳基因以及病毒感染等。事實上,我們的身體每天都可能產生少量突變細胞,但大多數都被免疫系統中的T細胞及時清除。這些突變細胞若生長速度緩慢、品質不穩定,T細胞能有效辨識並摧毀它們。然而,當某些突變細胞成功逃過免疫監控,並開始快速增殖時,就可能形成腫瘤,進而演變為癌症。

三、癌症的症狀:身體的警訊

癌症的症狀因部位而異,但常見的警訊包括:

  • 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

  • 持續性疲倦

  • 長期咳嗽或聲音沙啞

  • 不正常出血(如糞便帶血、女性陰道不規則出血)

  • 身體某部位出現硬塊或腫脹

  • 消化不良或吞嚥困難

這些症狀未必代表癌症,但若持續出現,應儘早諮詢醫生進行診斷。初步檢查可包括身體檢查、影像學檢測(如X光、超聲波)及血液檢測,血液檢查能有效發現某些腫瘤標記或異常指數,作為進一步檢查的依據。

此外,定期身體檢查是預防癌症的重要關卡。例如,年滿50歲人士應安排大腸癌篩查(如糞便隱血測試或大腸鏡檢查),此舉可有效發現早期病變,避免大腸癌的發展。透過定期檢查,可在無症狀時期發現潛在風險,提高治癒率並減少治療負擔。

早期發現是提高治癒率的關鍵,切勿忽視身體發出的警訊,也不要忽略定期檢查的重要性。

四、癌症的分期:由局部到全身

癌症通常分為五個階段:

  • 第0期:原位癌,尚未擴散。

  • 第1期:局部腫瘤,尚未侵入周邊組織。

  • 第2期:腫瘤擴大,可能侵入鄰近組織。

  • 第3期:癌細胞擴散至鄰近淋巴結。

  • 第4期:癌細胞遠端轉移,擴散至其他器官。 第3期雖已進入淋巴系統,但仍有治療希望;第4期則屬晚期,治療難度高,但仍可透過綜合療法延長生命與提升生活品質。

五、癌症的治療方式:多管齊下

癌症治療方式多元,視病情而定,包括:

  • 化學治療:使用藥物殺死快速分裂的癌細胞,但也可能影響正常細胞,導致副作用。

  • 電療(放射治療):利用高能射線破壞癌細胞,常用於局部腫瘤。

  • 標靶治療:針對癌細胞特定基因或蛋白質進行攻擊,副作用較少,效果精準。

  • 免疫治療:強化身體免疫系統,使其更有效辨識並攻擊癌細胞。

  • 手術切除:適用於早期癌症,直接移除腫瘤。

  • 電場治療:利用低頻電場干擾癌細胞分裂,屬新興療法,副作用低。

六、癌症的康復:身心並重

癌症康復不僅是身體的重建,更是心理的調適。治療後患者需定期追蹤,防止復發。飲食均衡、適度運動、充足睡眠及心理支持都是康復過程的重要環節。

其中,家庭支持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家人的陪伴、鼓勵與理解,能有效減輕患者的焦慮與孤獨感,提升其面對病情的信心與意志。無論是協助就診、照顧日常生活,或是單純的一句關心問候,都能為患者注入正能量。研究顯示,擁有良好社會支持的癌症患者,其康復速度與生活品質明顯優於缺乏支持者。

許多癌症患者在治療後重拾生活,證明癌症並非絕症,只要積極面對,配合醫療與家庭的支持,仍有希望走向康復之路。

七、癌症研究:邁向未來的曙光

現代醫學不斷進步,癌症研究也日新月異。基因定序技術讓醫師能更精準地制定個人化療程;人工智慧協助分析病理影像,提高診斷效率;新型免疫療法如CAR-T細胞療法,已在某些血癌中展現突破性成果。

此外,全球藥廠與研究機構正積極投入創新療法的開發。例如輝瑞(Pfizer)正研發多種癌症藥物,涵蓋多發性骨髓瘤、某些肺癌類型,以及具「錯配修復缺陷」(MMR-deficient)特徵的腫瘤,目前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展現高度潛力。

在香港,李嘉誠基金會近期捐贈了亞洲首部世界級的「組織破壞術」(Histotripsy)系統給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與養和醫院。這項技術利用高強度聚焦超聲波,無需手術即可精準摧毀肝癌細胞,具備「無創、無痛、高效」的特性。此技術已在美國與阿聯酋展開臨床應用,而香港則成為亞洲首個引進並啟動臨床試驗的地區。李先生形容這是「用氣泡殺死癌細胞」的革命性技術,並強調醫療創新不僅能改善健康,也能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技術進步與藥物普及,癌症治療的成本也逐漸下降。根據美國癌症協會2025年統計報告,某些標靶藥物的平均治療成本已比五年前下降超過30%,而免疫療法的單次療程費用也因製程優化而降低約25%。這不僅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也讓更多人能夠接受先進治療。

未來,癌症或許能像慢性病一樣被長期控制,甚至根治。隨著生物科技、奈米醫學、基因編輯(如CRISPR)等技術的成熟,癌症的有效治癒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逐步實現的目標。

八、結語:癌症雖可怕,但不絕望

癌症是一場艱難的戰役,但絕非無望。面對癌症,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靜,及早發現、及時治療。保持良好心態、積極配合醫療、尋求家人與社會支持,是戰勝癌症的關鍵。希望永遠存在,只要不放棄,就有可能迎向康復的曙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