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社會,監禁制度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根據2025年美國監獄統計,全國監禁人口已達約190萬人,其中包括超過105萬名州監獄囚犯與約66萬名地方拘留所收容者。然而,監獄設施的擴建速度遠遠落後於人口增長與犯罪率,導致大量被判刑者無法即時收押,甚至因空間不足而提前釋放。這些人往往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重返社會,既缺乏技術,也無法找到穩定工作,最終淪為街頭遊民或再次加入犯罪集團,形成惡性循環。
更令人憂心的是,根據美國司法部的十年追蹤研究,約82%的州監獄釋放者在十年內再次被逮捕,62%最終重返 監獄。這些數字顯示,現行制度不僅無法有效更生罪犯,反而可能加劇社會安全風險。
為了解決這些根本性問題,我們提出一個嶄新的構想——建立一座「監獄城市」。這不僅是一個容納服刑者的空間,更是一個融合懲罰、教育、工作與社會整合的多功能社區。監獄城市將採用分區規劃,設有工業區、技術學校、休閒設施與自由活動區,容納多達五十萬名服刑者與更生者,並提供完整的生活與發展環境。
在工業區中,服刑者可從事結構化的工作,例如製造民生用品、基礎設備,甚至支援國防物資的生產。這不僅有助於培養紀律與責任感,也能創造穩定的收入來源,部分回饋給更生者或用於城市營運。更重要的是,這些工廠可成為美國本土工業基礎的一部分,強化國家在危機時期的供應鏈韌性。
技術學校則提供多元的職業訓練課程,涵蓋建築、維修與工業技能,包括木工、電工、水管工程、機械維修、基礎建築工法與設備操作等,協助服刑者取得實用技能與專業認證,為未來重返社會做好準備,減少重犯的可能性。
休閒設施如電影院、健身房、咖啡廳等,則作為良好行為的獎勵機制,鼓勵服刑者建立正向的生活態度。透過社交活動與自我表達,他們能逐漸重建人際關係與社會認同,減少暴力與孤立感。
最具創意的部分,是設立「自由區」——讓刑滿者可選擇留在監獄城市,自由活動但仍受安全監控。他們不再是囚犯,而是城市的居民,享有工作、住宿與社區支持。對於許多人而言,監獄城市可能比外面的世界更穩定、更有尊嚴,也更有機會重新開始。
這樣的制度不僅能有效降低再犯率,減輕監獄壓力,更能提升整體公共安全。釋放者不再是無監管地回歸社會,而是循序漸進地重建生活,並在有支持的環境中重新定位自我價值。同時,監獄城市也可成為自給自足的產業基地,減少政府財政負擔,促進經濟發展。
正如古語所言:「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真正的更生需要時間與環境的支持,而非短暫的懲罰。監獄城市的設立,不僅是司法制度的革新,更是社會責任的實踐。透過結構化的生活、技能培養與社區支持,我們能夠將刑罰轉化為希望,讓每一位曾犯錯的人都有機會重新站起來,走向更光明的未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