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0日 星期二

特朗普如何改善美國之藥物市場


美國藥物市場長期以來被批評為價格高昂、制度不透明、利益導向過重,導致患者負擔沉重,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在特朗普總統的第二任期內,他提出一系列針對藥品價格與製造體系的改革措施,試圖打破既有壟斷,重塑藥物市場的公平性與可及性。本文將探討特朗普如何透過政策手段改善美國藥物市場,並分析其潛在影響。

一、美國藥物市場的結構性問題

美國是全球藥品價格最高的國家之一。根據2024年RAND研究,美國藥品平均價格為其他高收入國家的三倍,某些品牌藥甚至高達十倍。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包括:

  • 缺乏政府定價機制:與歐洲多國不同,美國政府無法直接與藥廠談判價格,導致藥廠擁有定價主導權。

  • 藥品專利壟斷:專利制度使得藥廠在長期內獨佔市場,排除競爭者,維持高價。

  • 中介機構操控:藥品福利管理公司(PBMs)在藥品流通中扮演關鍵角色,但其回扣與折扣制度不透明,往往推高最終售價。

  • 製造外移:大量藥品在海外生產,導致供應鏈脆弱,亦使美國失去定價與品質控制能力。

二、特朗普的改革主軸

面對上述問題,特朗普總統在2025年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核心目標為「降低藥價、重建製造、保障患者」。其中最具爭議與影響力的政策包括:

1. 100%藥品進口關稅

自2025年10月1日起,凡未在美國境內建設製藥工廠之品牌或專利藥品,將面臨100%進口關稅。此舉意在:

  • 迫使藥廠回流美國製造,重建本土供應鏈。

  • 打擊依賴海外生產之藥廠,提升國內就業與技術能力。

  • 促使藥廠降價,以避免關稅成本轉嫁至消費者。

此政策已促使部分藥廠積極配合,展開在美國建廠的行動,但如輝瑞(Pfizer)等企業已積極擴建美國工廠,顯示政策具備實質推動力。

2. 最惠國定價政策(MFN)

特朗普重啟「最惠國定價」政策,要求美國藥品價格不得高於其他高收入國家。此舉將迫使藥廠重新調整全球定價策略,並可能導致美國藥價顯著下降。

3. 鼓勵仿製藥與生物相似藥

為打破專利壟斷,特朗普政府加速仿製藥與生物相似藥之審批流程,並提供稅收優惠與市場獎勵,鼓勵中小型藥廠進入市場,提升競爭力。

三、潛在影響與挑戰

1. 對藥廠的壓力

雖然大型藥廠如輝瑞、默克等具備資源應對政策轉變,但部分依賴海外生產之企業將面臨成本上升與市場萎縮。若無法快速調整,可能導致藥品供應短缺或退出美國市場。

2. 對患者的影響

短期內,部分藥品價格可能上升,尤其是尚未在美國設廠之品牌藥。但中長期而言,若政策成功推動本土製造與價格競爭,患者將受益於更低價格與更穩定供應。

3. 對全球藥品市場的震盪

美國作為全球最大藥品市場,其政策轉向將影響全球藥廠之生產與定價策略。若其他國家效仿美國政策,可能導致全球藥品市場重新洗牌。

四、特朗普的策略意涵

特朗普的藥品改革不僅是經濟政策,更是政治與外交策略的一環。他藉由強硬手段:

  • 展現對美國患者的保護立場,鞏固選民支持。

  • 對藥廠施壓,迫使其配合美國利益。

  • 提升美國製造業地位,實現「美國優先」的核心理念。

此策略雖具爭議,但其目標明確,執行果斷,已在短期內產生實質影響。

結語

美國藥物市場的改革是一場艱難而必要的戰役。特朗普總統以關稅、定價與製造政策為武器,試圖打破既有壟斷,重建公平與可及的藥品體系。雖然改革之路充滿挑戰,但若能持續推動並獲得社會支持,美國藥品市場將迎來真正的轉型,患者亦將成為最大受益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