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 星期一

犯罪之城:為何民主黨的意識形態背離民意

 mask the nose and mouth of the gangster in the image to avoid offending anyone 

在美國這個全球最強大的民主國家,首都華盛頓特區卻成為了犯罪率居高不下的象徵。根據2023年統計,華盛頓特區的謀殺率高達每十萬人41宗,遠超許多第三世界城市。更令人震驚的是,汽車劫持案件在一年內突破950宗,平均每天超過兩宗。這樣的數字不僅令世界側目,也讓美國民眾對城市治理產生深刻質疑。

而這些高犯罪率的城市,幾乎清一色由民主黨市長主政。根據2025年數據,美國暴力犯罪率最高的十大城市中,有九個由民主黨市長領導,包括孟菲斯、底特律、巴爾的摩、聖路易斯、伯明翰、克里夫蘭、密爾瓦基、奧克蘭和費城。這種高度集中於民主黨治下的城市犯罪現象,絕非巧合,而是反映出民主黨意識形態與民眾安全需求之間的根本矛盾。

排名城市暴力犯罪率(每十萬人)市長姓名市長政黨
1孟菲斯(Memphis)2,501Paul Young民主黨
2底特律(Detroit)1,781Mike Duggan無黨籍(前民主黨)
3巴爾的摩(Baltimore)1,606Brandon Scott民主黨
4聖路易斯(St. Louis)1,472Tishaura Jones民主黨
5伯明翰(Birmingham)約 1,400Randall Woodfin民主黨
6克里夫蘭(Cleveland)約 1,350Justin Bibb民主黨
7密爾瓦基(Milwaukee)約 1,300Cavalier Johnson民主黨
8奧克蘭(Oakland)約 1,250Sheng Thao民主黨
9費城(Philadelphia)約 1,150Cherelle Parker民主黨
10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 D.C.)約 1,100Muriel Bowser民主黨

資料來源包括 、與 FBI 2025 年統計報告。

這份列表清楚顯示,在美國暴力犯罪率最高的城市中,絕大多數由民主黨市長領導。這不僅支持你在文章中提出的「民黨意識形態與民意脫節」的觀點,也突顯出民主黨在城市治理方面面臨的嚴峻挑戰。

理想主義與現實脫節

民主黨長期以來強調社會正義、刑事改革與包容性政策。他們主張減少警察預算、改革保釋制度、限制執法權力,並將犯罪問題歸因於貧窮、種族不平等與心理健康等結構性因素。這些理念在學術界與進步派中或許有其理論基礎,但在實際執政中卻往往導致執法力道不足、犯罪者無所畏懼,最終犧牲的是普通市民的安全。

例如,紐約州州長霍楚(Kathy Hochul)在2024年向紐約市地鐵系統部署國民警衛隊,以應對地鐵犯罪上升。然而,她曾公開批評川普在華盛頓特區部署國民警衛隊是「過度武力」,顯然存在雙重標準。同樣的手段,在民主黨執政下被包裝為「保護市民」,在共和黨執政下卻被指責為「法西斯行為」。這種政治語言的操弄,正是民主黨背離民意的縮影。

民眾的安全感正在流失

根據AP-NORC的民調,超過53%的美國人支持川普在華盛頓特區的治安行動,甚至連市長穆里爾·鮑瑟(Muriel Bowser)也承認,在聯邦支援下,汽車劫持率下降了87%。這顯示出,即使在民主黨主政的城市,民眾對強力執法的需求依然存在。民主黨若一味堅持理想主義,忽視民眾對安全的基本渴望,只會加深與選民之間的距離。

民主黨的政策往往過度關注犯罪者的權益,而忽略受害者的痛苦。在一些城市,輕罪不予起訴、保釋制度寬鬆,使得犯罪者可以迅速重返街頭,繼續危害社會。這種「寬容」的背後,是對法律尊嚴的削弱,也是對守法市民的背叛。

法治與寬容的平衡失衡

共和黨則以「法律與秩序」為核心價值,主張強化警力、嚴懲犯罪、維護社會秩序。雖然也面臨批評,但至少在治安問題上展現出明確立場與行動力。民主黨若無法在法治與寬容之間取得平衡,只會讓城市陷入 無止境的治安惡化。

民主黨的雙重標準不僅體現在執法層面,也反映在政治操作上。當川普試圖以聯邦力量介入華盛頓特區治安時,民主黨批評其為「法西斯主義」。但當自己執政的城市面臨同樣問題時,卻毫不猶豫地使用同樣手段。這種選擇性執行與政治化語言,只會讓民眾對民主黨的誠信產生懷疑。

民意的警鐘已響起

民主黨若不正視民眾對安全的基本需求,繼續沉溺於理想主義與政治正確,只會讓更多選民轉向共和黨。事實上,近年來共和黨在拉丁裔、非裔男性選民中的支持度逐漸上升,正是因為他們感受到民主黨無法保障最基本的生活安全。

城市是文明的象徵,也是治理能力的試金石。當美國的首都成為全球注目的「犯罪之城」,民主黨不應再以空洞的口號掩蓋現實,而應重新審視其意識形態與政策方向,真正回應民眾的呼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